2025-04-28T10:24:47+08:002025-04-28|最新消息|

2025年3月29日,由中國法學會網絡與信息法學會研究會主辦,廣東財經大學法學院承辦的中國法學會網絡與信息法學研究會第三屆人工智能法治論壇在廣東廣州舉行。論壇主題為“新質生產力與人工智能環球視野下的法治融合發展”。中國法學會網絡與信息法學研究會會長、最高人民法院咨詢委員會副主席委員姜偉,廣東省法學會專職副會長兼秘書長金艷、廣東財經大學黨委書記鄭賢操出席開幕式並致辭。

本次論壇由主論壇、十個分論壇及一个青年論壇組成。来自政府部門、司法機關、科研院所、學術出版單位、企業等單位的境内外近百名專家學者出席論壇。澳門大學法學院唐曉晴院長參加該論壇並於主題為“人工智能發展與更高水平法治中國建設”的分論壇一進行專題演講,與其他法律專家共同探討人工智能時代的法學理論與法治建設問題。

會上唐曉晴院長指出,通用人工智能可能在几十年内實現,屆時許多工種會被替代,人們無需為生存而工作,生活模式將發生變革。人們會有更多自由支配的時間,投入到興趣、家庭、社交當中,消費模式也會轉變為追求個性化、定制化的消費。社會關係不再圍繞工作展開,家庭和社區的重要性會凸顯,而隨著技術發展,家庭和社區的實體形式可能趨於消亡。在經濟模式方面,生產力大幅提升,國家提供充足資源,經濟分配上不再主要依賴於交換,可通過全民基本收入制度保障生活。然而,技術寡頭可能控制資源和權力,普通人作用被削弱、變得空虛。為避免這種情況,可讓AI設計一些工作讓人們參與,以保持生活意義。在法律方面,需建立知識產權和隱私等軟保護機制,同時防止社會混亂,維護社會秩序。可以期待未來社會犯罪逐漸減少,更加和諧。

論壇發佈了《人工智能示範法3.0》和《廣州互聯網法院關於以高質量司法服務保障粤港澳大灣區可信數據空間建設的意見》。